河北冀综能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怀火线110kV线路工程-电缆在线监测装置

一、安装前准备
-
监测点规划
- 确定电缆接头的关键监测位置(如交叉互联箱、接地线、电缆终端等),优先选择易发热或绝缘老化风险高的区段。
- 在隧道/管廊内规划环境监测点,包括温湿度、水位、有害气体浓度等传感器布设位置。
-
设备选型与校验
- 根据监测目标选择设备:
- 接地环流监测:选用护层电流传感器,量程需覆盖0~100A范围;
- 温度监测: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(DTS)或无线测温传感器;
- 局部放电监测:高频脉冲电流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单元。
- 所有传感器安装前需进行零点校准及灵敏度测试,误差控制在±2%以内。
二、设备安装流程
-
传感器部署
- 接地环流监测:在交叉互联箱接地线处安装钳形电流传感器,确保与金属护层接触良好,避免电磁干扰。
- 温度监测:
- 分布式光纤沿电缆全长敷设,每隔50米设置温度采集节点;
- 电缆接头处加装无线测温贴片,采用环氧树脂固定并做防水处理。
- 局部放电监测:在电缆终端或接头接地线处安装高频CT传感器,传感器与主控单元通过光纤连接。
-
数据采集与通讯
- 现场数据采集单元(如分布式局放监测主机)安装在电缆隧道检修箱或变电站继保室内,采用IP65防护等级。
- 通讯方式优先选择光纤传输,次选无线LoRa模块,需测试信号强度(RSSI≥-90dBm)。
-
辅助系统集成
- 联动隧道环境控制设备(如风机、水泵),当温度超限或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自动触发报警及设备启停。
- 部署智能井盖监测装置,实时反馈井盖开合状态,防止外力破坏。
三、系统调试与验收
-
单点功能测试
- 模拟接地环流异常(如电流突增至30A),验证系统报警响应时间≤10秒24。
- 局部放电监测系统需注入标准放电信号(如100pC~5000pC),校验数据采集精度及定位误差≤1米。
-
多系统联动测试
- 触发温度超限报警(如接头温度>90℃)时,检查联动风机启动、平台推送短信/APP告警等功能。
- 验证GIS地图与监测数据同步显示,支持故障点快速定位。
-
验收标准
- 监测数据准确率≥98%,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(MTBF)≥5000小时;
- 支持历史数据存储≥3年,并生成趋势分析报告。
四、施工注意事项
-
安全规范
- 电缆带电状态下安装传感器时,需使用绝缘工具并保持安全距离(110kV电缆≥1.5米);
- 隧道内施工需配备有毒气体检测仪,氧气浓度<19.5%时禁止作业。
-
运维管理
- 每季度清理传感器表面污垢,检查接线端子防锈性能56;
- 建立备件清单(如光纤熔接套件、CT传感器模块),故障修复时间≤4小时。
以上方案需符合《GB/T 34571-2017 电力电缆及通道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》要求,并根据实际电缆长度、电压等级调整监测密度。